医疗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全院医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医用压力容器和医用制冷设施,均由设备科统一负责,按计划采购、管理、调配、保管、维修等工作。 各科室每年所需增添仪器,填写医疗器械购置申请表并申述请购理由、人员、房屋设置、医疗效益及经济效益等,送院领导审批。
新购设备验收出库后,由医院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安装、调试、试用,并做好试用验收记录和归档工作。设备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有设备管理员联系保修、索赔或退货等有关事宜。
同时,加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改革联动统筹,发挥民生组合拳效应,更好保障改善民生。在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定型背景下,改革和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落实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改革,发挥中央调剂金制度效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医保药品招标采购等方面改革,突破阻碍制度运行的梗阻点,实现保障效率的倍增。
下半年我院将继续认真持久地抓好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精神和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使医院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医疗保险风险调剂金制度是实现省级统筹的一种过渡模式,即由各统筹地区向上级缴纳一定比例的调剂金,形成基金池,向基金缺口较大统筹地区倾斜。该模式不改变原有管理主体,对现行制度冲击较小,改革成本较低,在当前各分统筹地区更易推行,有助于统筹层次的提高。
从总经理到质量负责人到各部门员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购进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及供货商所具备的资质和销售客户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购进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进入医院。
1、首先,医院需为所有医疗设备建立档案,由设备科统一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必须单独立档。其次,档案资料必须保持完整,不得外借或遗失,借阅需经领导同意,复印件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外借。第三,档案内容应包括申购报告、合同、发票、出入库凭证、验收、说明书、调试、维修、配件记录等。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医疗器械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医疗器械的监管体系,对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强化人员培训:对医疗器械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减少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3、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必须建立档案,档案有医院设备科统一建立,并设专人专职管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就万元以上贵重设备必须单独建档。档案资料必须完整,不得外借、遗失;有关科室需借阅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各科复印的资料应妥善保管,未征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1、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2、确保病人安全。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安全。这要求手术室的医疗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避免任何可能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维护设备性能。管理制度的目的还包括维护手术室内各种医疗设备的性能,确保它们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3、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分类细则》及《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商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4、建立完善质量与安全指标基础数据库,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医疗工作。建立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将信息运用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药品、耗材、设备以及医疗安全事件。
5、第五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针对医疗器械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与目标,确立采购、验收、储存、校验、维护、使用等程序。各项制度和程序应全面、具体、操作性强,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岗位。